中日关系

智库专栏:双亚记

卡内基方艾文、大西洋理事会曼宁:在今天的亚洲,“经济亚洲”与“安全亚洲”几乎完全陷入冲突之中:一方面,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这些经济体如今却以民族主义姿态互不相让。

“亚洲世纪”究竟怎么了?最近几个月来,两个势不两立的亚洲赫然出现。

一个是“经济亚洲”(“杰基尔博士”,the Dr. Jekyll)——充满活力的一体化亚洲,其53%的贸易在本地区内完成;这个产值19万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而另一个是“安全亚洲”(名副其实的“海德先生”,the Mr. Hyde)——一个各国之间充满猜忌、动辄诉诸民族主义和民族统一主义的失衡地区,围绕小岛和浅滩的领土争端不断升级,冲突一触即发。

在今天的亚洲,经济与安全不再并行不悖。实际上,它们几乎完全陷入冲突之中。

一方面,近些年来,亚洲各经济体在贸易、投资和市场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以及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过去四年来,由于欧洲实行紧缩政策,美国经济增长日趋放缓,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但同样是这些经济体,如今却以民族主义姿态恶语相向、建设海军、获取新式武器和增强远程发射能力。尽管经济方面的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但除中国外,所有亚洲主要国家都在努力跨越太平洋,寻求美国的安全保护。

这就是许多人所梦寐以求的新东亚共同体。

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坦率地说,“经济亚洲”与“安全亚洲”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调和。在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十五年里,“经济亚洲”一直唱主角;但现在,“安全亚洲”开始压倒这些近期的趋势,逐步占了上风。

确实,“经济亚洲”的崛起如此势不可挡,以至于对美国在该地区的长期地位构成挑战。冷战结束后,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便快速起飞,但是亚洲日益扩张的经济与政治联系网络则是借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而得以特别强化。这场金融危机对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地区的打击最大。当时亚洲地区的精英们开始认为美国傲慢而冷漠,并独立摸索应对区域经济挑战的解决方法。美国在1994年帮助墨西哥摆脱了困境,但却在三年后拒绝向泰国伸出援手。这就难怪人们认为它不重视东南亚地区。在许多亚洲人看来,美国发号施令的解决方案不过是陈词滥调。而在随后几年里,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亚洲各国相继推进了优惠贸易协定、制定区域性规章和标准并创建、加强了各类机制。这些行为正日益将美国边缘化。

然而,在各方就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水域内的一些礁石和小岛进行了长达两年的民族主义口水仗后,“安全亚洲”卷土重来。曾在19世纪和20世纪猖獗、对抗的民族主义再次死灰复燃,就如看似已被时间封存的隐疾重又带来了冲突的阴影。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 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国防开支在过去十年重增加了一倍,在2011年达到2240亿美元。几十年来,亚洲人民一直努力构建泛亚洲认同,并增强其在全球体系中的集体影响力。但到目前为止,经济一体化未能在太平洋地区夯实集体安全或合作安全的基础。相反,这个新崛起的世界经济中心看起来是如此脆弱和冲突不断。

您已阅读24%(1229字),剩余76%(389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