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

媒体札记:锣鼓敲响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10月最后一天,距“十八大”开幕尚余最后一周,最隆重的锣鼓声已敲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奉上3万字长文《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

一、飓风桑迪

飓风桑迪袭击美国的画面遍布门户、电视以及今日各地都市报。新闻晨报除了带来《飓风重创纽约水灌地铁》的现场图文,更截取美国同行的头版作为注脚,并引用来自法新社的说法——“桑迪”让纽约陷入“黑暗、绝望和慌乱”;潇湘晨报看中那幅表现纽约时代广场店铺纷纷关闭的画面,模拟那部灾难电影写下“2012”;把新华社发出的纽约南安普顿地区受袭照片放至最大,晶报同样是把网络惊叹搬上了封面,半真半假地询问一句“‘后天’提前到了?”

一场自然灾害,除了伤亡损失数据外,也总能衍生出其他口水议题——特别是因为它发生在美国。一些耸人听闻的照片被微博辟谣者指为是“唯恐天下不乱”的造假,而在得知这场飓风已经给美国带来遇难者后,@染香更是要抓住机会把“是体制问题”的答案奉还给曾经反复贬斥中国模式的自由派知识分子。

固然不能这样“长出一口恶气“,但环球时报今天早晨的“拨乱反正”还是洋溢纸面。不仅用封面报道强调“我们仍生活在地球自然力的控制之下”,更是由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薛福康发表《美国飓风显示“人定胜天”很遥远》:“过去中国城市一遇到天灾,部分舆论就会拷问城市决策者的‘良心’。这自然有促进城市管理进一步提升的意义。但面对天灾,美国也陷入了同样的窘境,因此,下一次天灾来临时,这些舆论不应再一味地抨击体制,最好还是多从现代化的整体脆弱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多作深入思考。”

除了顺带一笔,以美国媒体在灾难面前仍大谈其对大选影响来批评“选举政治的两面性”外,文章更是要理直气壮地宣布,“此番美国经验,恰恰证明,中央权威与地方协调的结合,是抗灾救灾的最佳模式”:“难怪纽约时报近日也刊发社论,重点强调‘大灾难需要大政府’。在天灾频仍的当代中国,总结、保持并完善这套模式,需要我们对国家与社会的信心,也需要在制度建设上的坚定。”

二、语言陷阱

10月最后一天,距中共十八大开幕尚余最后一周。最隆重的锣鼓声已然敲响。

那些曾在昨天讥讽央视、人民网“像美国媒体似的”大肆报道桑迪飓风的人们,若是在晚间看过新闻联播、在今晨补读人民日报,便会知道,中央喉舌现在真正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是用头版头条通栏的规格刊出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奉上的3万字长文《党的十七大以来大事记》。

您已阅读22%(918字),剩余78%(327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