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

中国汽车合资模式有缺陷

《汽车公社》总编辑卫金桥:中国汽车合资模式先天缺乏顶层设计。市场换不来技术,而天性薄弱的本土品牌又无法和合资公司竞争。

中国汽车业的新现象是,许多带着不同LOGO的新品牌频频出镜,这是中国汽车成立合资公司近30年来最新的变化。比如:东风日产启辰D50、东风本田思铭、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等。外型上它们或曾相识,但在血统上它们属于新生事物,是合资自主的混血儿。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周文杰对合资的过去和现状总结道:“中国特色的合资模式选择性地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政策支柱,分别是:50对50的合资合作资本架构,40%的国产化门槛,以及合资项目中必须包括研发机构设置和正向开发形成约定,以及发动机制造的基本投资要求。”

合资模式缺乏“顶层设计”

“市场换技术”是合资模式最大推动力量之一。除了50:50的股比制度的坚守之外,中国随后国产化以及研发中心成立。问题在于:中国如约开放了市场,但是由于外方对于核心知识产权的保密控制,从最早的上海大众到最新的广汽菲亚特,没有也无法都换来真正的技术积攒。

事实上,从上海大众开启合资之门之始,中国汽车工业一直缺乏合资模式的“顶层设计”之痛。“顶层设计”是一个国家关于合资模式的国家战略,50:50股比购车和相关附件条件只是技术手段而非战略,无法决定合资模式的未来。在当时的环境之下,作为政府特别强调的是项目所用外汇的自行平衡。所以,双方对于这种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合作方式,从长远看,究竟要得到什么?还不是十分清晰。

您已阅读29%(562字),剩余71%(14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