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青岛国际经济高峰论坛

金融开放:民资的玻璃门

FT中文网财经评论员徐瑾: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可以看成是外资、国企与民资的博弈历史。引入民资,不仅在于拯救民营企业,更在于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救赎。

从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开始,再到近期温州金融改革方案出炉,中国总理温家宝呼吁打破银行垄断,中国上下再度掀起民资热。不仅各大银行众口一词表示护持中小企业,民资进军金融业的消息一时之间也漫天飞舞,“新36条”细则也在近期陆续出台。

不过,民资进入金融业目前还只是“看起来很美”。在2012年FT青岛国际经济高峰论坛“金融改革与民间资本” 圆桌讨论中,一位提问听众的比喻似乎更为形象:“民间资本就像孙悟空,是救急救难的;平时师父想不起我们,往往要被吃的时候才想得起来。好像很多之前限制重重的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张开怀抱。”

您已阅读20%(257字),剩余80%(101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