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进阶之路

中国一直致力于提升自身在制造领域的国际地位,并在基础制造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要想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型制造业大国,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纪凡坐在写字台前,身后是一幅巨大的银河系全景图——对一个努力探索新领域的人来说,这个醒目的背景可谓恰如其分。高纪凡是全球第五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天合光能(Trina Solar)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愉快地说道:“我的愿景是用科技领域的新理念改善人们的生活。”

高纪凡是在自己位于常州的办公室里讲这番话的。今年47岁的他是中国工业“带头人”之一,而中国无疑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制造业国家。常州位于上海以西,距上海170公里。

2011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按产量计全球最大的商品生产国,夺回了19世纪时失去的“世界第一”宝座。但中国制造业仍需改变它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在世人看来,中国制造业只是一个生产劣质山寨产品的低成本工厂。

在天合光能的总部(旁边就是该公司可容纳1.4万名工人的大型厂房)里,高纪凡表达了对中国工业创造力的一贯的乐观情绪。他提到了天合光能生产的新一代“Honey”太阳能电池,以此作为中国本土创新力的例证。这款产品实现了创纪录的能效水平。

他说:“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已经取得了进步,当然,我们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追求对此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拥有化工背景的高纪凡,是在1997年创建天合光能的。

人们不难理解高纪凡的乐观态度。过去15年间,中国已飞速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强国之一,几乎所有大型外国公司都已在中国建立业务。中国制造业不再仅限于生产用于出口的廉价基础部件,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在生产精密产品和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上。

中国制造业崛起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开始收购西方竞争对手。近期中国企业甚至收购了数家德国企业,而德国是欧洲制造业的堡垒。被收购的企业包括建筑设备公司普茨迈斯特(Putzmeister)和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凯毅德(Kiekert)。

中国政府的规划者们希望,有更多像天合光能一样的“工业龙头企业”涌现出来,以实现可持续的财富创造。目前,日趋上涨的工资成本使得中国不能再倚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作为经济增长引擎。

您已阅读21%(824字),剩余79%(305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