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者

利率市场化的尝试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这次降息反而是一次存款利率“升息”。利率市场化伴随着一次降息而展开,算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正如笔者上次专栏提到的,中国央行本次降息是一次“非典型降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降息带来的,反而是一次存款利率“升息”。

尽管央行降低了基准利率,但由于放宽了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区间,央行宣布降息后,大银行们不仅没有随之调降存款利率,反而将存款利率保持在之前的水平上,即比基准利率高出了25个基点,而一些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则一步到位,在基准利率的水平上直接提高1.1倍,达到3.575%。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执行毫无差别的存款利率水平,而现在却出现了“货比三家”的选择,尽管其中的区别并不大,同时,出于揽存的考虑,很多商业银行也将可能进一步提高利率水平至上限。

这其中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中国的通胀依存,5月仍在3% 的水平,导致了居民不愿意接受较低的利率水平。 第二,中国的净息差仍然较大,这导致了银行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来吸收存款。

您已阅读25%(385字),剩余75%(113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