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需“形散神聚”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孙兴杰:软实力是一种弥散性的权力,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无益于中国软实力的增强,“短促突击”式的软实力工程是一种虚妄。

英国游客猥亵中国妇女、俄罗斯籍大提琴手的臭脚与污言秽语、北京警方对“三非”外国人的清查,美国国务院要求持J-1签证的中国汉语教师限期离境……这些景象的背后折射出中国软实力的困境。与中国崛起相伴随的是中国实力的整体跃升,软实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软实力是国家的信誉与形象的结合,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溪流入海,集腋成裘。

软实力一词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之中,以“软实力”或者“软权力”为主题的论文高达7300余篇。软实力,已经从一个学术概念变成公共话语的一部分,作为软实力学说的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中国具有超强的个人软实力。2007年,软实力进入中国高层政治的话语之中,构建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目标。

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成为中国发展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4年11月至今,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了300多个孔子学院、500多个孔子课堂,发展速度之快出人意料,体现了一种中国速度。对于孔子学院,约瑟夫•奈认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是中国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环节。而有些中国学者认为,文化自信心则是中国软实力构建的关键所在,中华文化传统是传而不播,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似与传统不符。

您已阅读22%(520字),剩余78%(18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