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书虫

如何跳出治乱循环?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连清川:谢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揭示,中国式生活南宋时期已臻于化境。既然南宋高度文明,为何难逃覆亡?

在今天中国如此复杂而戏剧化的政治环境中读谢和耐的《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如同怀抱一场春梦。明明见着佳人翩然窈窕,却只剩唏嘘两行泪痕。

今天的中国人如果能穿越回到南宋的临安,或今天的杭州,可能除了在语言服饰上需要一个简短的时间来适应之外,无论在制度氛围、社会行为与日常生活中,很快便能如鱼得水,甘之如饴了。

也就是说,中国的社会生活形态,在南宋时期已经基本成形,之后的中国,无非在这种形态之上略有修补,而总体而言,并无重大突破。再换句话说,中国式生活,在南宋时期就已臻于化境,文明程度塑造之精巧与高超,至今亦无从自矜跨越。

按照谢和耐的叙述,临安城乃至其郊区与农村,已经形成了极其精致细密的社会管理体制,经济分工严谨,程序设置精巧,伦理系统完备,秩序稳健。在上层,皇帝和精英管理系统形成严格的执政秩序与程序,虽有变异,却无崩塌之虞;经济分工促成大量细致而严密的行会系统,虽然无从与政治抗衡,但基本自治仍然存在;下层民众在等级制度的约束之下,难以伸张,各安天命,在富贵与贫穷之间沉浮,由于遍布社会精神的儒家伦理秩序与宗教情结的教化,物质供应充足,秩序井然。

而且,这套精密的系统,并未曾如同我们以往所认识和想象的那样,在政治精英与普通民众之中形成普遍和日常的紧张与冲突。事实上,在南宋的社会结构中,政治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当宽阔的桥梁与沟通。行使仁政乃是中国,尤其是宋代的重要政治资源,因此朝廷宽仁有礼,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品,包括了道路的修缮、消防局的设立、公共卫生的实行、对无家可归者的救济,甚至还为贫困人家特地设立了“施药局”(医保的原始形态?),政府抚养弃儿与孤儿。

您已阅读24%(686字),剩余76%(218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