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业应走自己的路

FT专栏作家加普:随着风险投资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它们开始越来越像私人股本公司。它们有可能丢掉自己的特质:规模小、私人所有且具有创业精神。

时下谁不想成为一个风险投资家?投资银行家可能遭人谩骂,私人股本高管则可能受到抨击,但硅谷的亿万富翁精英们却可以安然无恙。

由于公众的强烈抗议,苏格兰皇家银行(RBS)首席执行官史蒂芬•赫斯特(Stephen Hester)被迫放弃了不到100万英镑的奖金,而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执行官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并未因股票奖金腰斩至700万美元而收获任何赞誉。然而,没有人介意阿塞尔伙伴公司(Accel Partners)的吉姆•布雷耶(Jim Breyer)因Facebook的首次公开发行(IPO)而获得5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该公司还将录得90亿美元。

这或许相当公平。布雷耶在2005年用自有资金冒险投资Facebook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会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而硅谷尽管是建立在政府资助的研究基础之上,但并非“大到不能倒”。风险投资公司与一代人之前的华尔街合伙企业一样——它们的合伙人可能干得非常好,但当他们出错时,没有人挽救他们。

然而硅谷的顶级金融机构——比如阿塞尔、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和Benchmark Capital等基金——在终结上世纪90年互联网泡沫的危机之前就失去了光环。如果风险投资公司在这种“淘金热”面前克制不住自己的话,就可能重蹈覆辙。

您已阅读24%(560字),剩余76%(177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