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警惕“廉币逐良币”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联席首席投资官格罗斯:不但“劣币逐良币”,“廉”币也会驱逐良币。宽松货币政策在利率接近于零时可能无法起到刺激作用。

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应该有一个推论:不但“劣币会驱逐良币”,“廉”币也会驱逐良币。接近于零的超低央行政策利率,实际上可能会使金融体系去杠杆化而非再杠杆化,使实体经济萎缩而不是扩张。恰如牛顿物理学被颠覆、爱因斯坦提出的概念以光速占据统治地位一样,宽松货币政策在利率接近于零时可能真的无法起到刺激作用。

历史上,央行一直对一种模型颇为信赖。该模型声称,不断压低收益率会刺激总需求,就金融市场而言,则会推动资产购买活动趋向“风险光谱”外侧——因为投资者希望维持较高的回报。在美国、欧洲乃至日本,接近于零的政策利率和一系列“定量宽松”(QE)政策,暂时成功地维系了资产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眼下,由于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利率都已达到或接近于零,定量宽松又面临着政治上的限制,因此,无论是对历史上的概念性模型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还是对这些模型是否有可能对经济健康构成危害(与人们的直觉判断相左)进行探讨,都在情理之中。

您已阅读23%(416字),剩余77%(14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