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朗润经济评论

中国潜在增长能力将下降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博士生王子:长期潜在增长能力的下降,不仅可能直接拉低增长水平,更将压缩总需求管理的政策空间,引发滞涨的两难情形。

目前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主要集中在短期总需求因素的不确定上。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国内通胀仍在高位,地方政府债务存疑,11月制造业PMI初值又降到32个月最低的48%,这些都引发市场对于中国总需求的担忧。

然而,与总需求面的不确定相比,总供给面的一些中长期因素变化将导致中国潜在增长能力下降,是件相对确定的事情。长期潜在增长能力的下降,不仅可能直接拉低增长水平,更将压缩总需求管理的政策空间,引发“滞涨”的两难情形。因此,总供给面因素的变化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供给面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供给,而人口年龄结构和劳动力城乡转移是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过去二十年中国经历了人口抚养比的快速下降和农村劳动力快速进城。这两个因素导致巨量的廉价劳动力在短时间内被卷入全球市场分工当中,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然而站在2011年这个时点,我们已经清晰的看到,过去二十年支撑中国潜在增长能力的“人口红利”与“转移红利”正在消失。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在上世纪60年代末达到80%,之后一路下降到2010年40%的谷底,即人口中约70%处于劳动年龄。根据联合国人口展望2008年的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将逐步回升至68%,人口中劳动人口的比例将下降到60%,与1980年水平相当。但与1980年不同的是,2030年中国被抚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将高于少儿,预示着抚养比将持续上升。

您已阅读27%(604字),剩余73%(16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