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转型的澳门需要开放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倘若澳门真要迈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试图使产业结构多样化,那么,开放无疑是前提。

3个月前,我从珠海口岸瞭望隔着一条河的对岸。它叫澳门。我原来对那块土地的认知相当肤浅:一,曾被葡萄牙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中国;二,赌博产业为合法的罕见城市;三,其人均GDP为亚洲第一(2009年为38968美元),仅此而已。

从香港坐船,第一次来到这块土地。下船后溜达溜达,与海关的公务员、当地的服务员等聊天,发现语言压力没有香港大。我无法进行统计,或给予数据,但在澳门,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似乎比香港更加明显。一名当地青年女教师告诉我:“因为澳门比香港更接受大陆,没有中央的保护和关怀,澳门活不下去,要与‘中国'两字同行。”

现在,我站在澳门这一侧,嘴上吃着从未吃过的美味食品——安德鲁澳门葡挞,瞭望河对岸的珠海。旁边,看到了珠海香洲区横琴镇“横琴岛”。2009年6月,人大通过决定,授权澳门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一举措让我惊讶,因为它实际上等于中国大陆的一座城市把土地“租用”给澳门这属于不同体制的城市。我向本地政府官员询问:“到时互联网标准设为什么样子呢?用大陆标准还是用澳门标准?”

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统计,至2011年第一季末,澳门人口为55.68万人。澳门不大,上车半个小时内基本能到所有的地方,比我想象得小很多,澳门的人比我想象得也少很多。上下班时间的堵车很严重,却很有序。

有一天晚上,我乘坐的汽车遭遇了交通事故。对方是中年女性开的小摩托车,两者相撞后,我旁边的司机立刻打电话叫上救护车。过了5分钟,救护车到了事故现场,再过5分钟,交通警察也到了现场,开始查询事故的来龙去脉。再过5分钟,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与摄影师也到了现场。那位中年女性的伤势不重,现场迅速被处理,我则作为见证人被拉到国父纪念馆对面的交通警察局,询问了当时的情况。警察同志很有礼貌,冷静,用普通话沟通了现场情况,我很快被释放。没有什么压力,只是按部就班。

您已阅读21%(799字),剩余79%(296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