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

中国援欧很务实很市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中国不是救世主,不存在援助欧元的问题,确切表述是,中国是否需要购买欧元资产。要回答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在中国政府对欧元区表现出善意之后,中国的金融技术官员们表现出市场化的务实态度。

9月20日,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表明了中国支持深陷最严重危机中的欧元区,但是没有对具体国家做出承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把欧洲作为主要投资市场之一。他说:“中方对欧洲经济和欧元区始终抱有信心,支持欧元区、欧盟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而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则撇清了市场经济地位与援欧之间的关系,表示“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和支持欧洲应对债务危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不认为两者之间一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中国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往往都是不设定前提的,我们只是希望在以诚待人的同时能够得到对方的尊重”。

以诚相待是前提,而后是以能够沟通的语言说话,在商言商,没有什么见不得人。

在9月23日到2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秋季会议上,几位中国金融官员明确提出了救援欧元的条件。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24日在世行和IMF2011秋季年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首先要看欧元区国家能否落实7月21日欧盟峰会的决议,现在部分国家还在讨论,在此之前,中国可以研究。其次,要看IMF是否利用资源拯救欧元。

副行长易纲的态度更加明确,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的投资,将从三个层面考虑:首先,要考虑具体国家需求是什么,优先事项是什么;其次,什么在欧盟和欧洲央行的议事日程上,因为欧盟和欧洲央行有一手信息,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再次,是IMF的决策,因为IMF与欧债危机整个过程有密切关系。在官方外汇储备投资之外,易纲强调,最好的投资是私人投资,首先支持私人去欧洲投资。

您已阅读27%(687字),剩余73%(18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