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

从偷渡客到传媒大亨

“从内地来的、过过苦日子的人都知道,生活不是早晨醒来后、等待夜晚到来这么简单。生活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如果你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有一个进步,有一天你就会超越别人。”

黎智英(Jimmy Lai)从一贫如洗的移民到传媒大亨的人生旅程,堪称香港的一段传奇故事。然而,当被问及父母当年是否支持他在12岁的时候离开共产党当政的中国内地、前来香港时,他仍然为母亲担心再也见不到他的情景而感动不已。那是1960年,中国正因毛泽东发起的大跃进而陷入一场饥荒。

“母亲当时说,‘你要去香港,就像是要去月球’。父母都不愿让子女去自己去不了(因而也看不到)的地方。但一个12岁的孩子是什么都不怕的。”

黎智英9岁起就在广州火车站为乘客搬运行李,这让他得以领略外面世界的风采,使他下定了移民的决心。“我接触了去过香港的人,知道和中国相比,外面的世界很美好。”

黎智英旗下传媒公司拥有《苹果日报》(Apple Daily)和一些办得有声有色的周刊,其中《苹果日报》在香港和台北两地均为发行量第二大的报纸。黎智英当年乘坐一艘载满晕船难民的渔船离开了内地。他是夏天抵达香港的,在某一天下午4点左右被安顿在了亲戚家里,但当天夜里就在一家手套工厂开始上工了。

7年内,他当上了这家工厂的经理,并在一位曾担任英语教师的年长朋友和一部词典的帮助下自学了英语。他学英语的动机很实际:他注意到,会讲英语的人挣的工资比那些只会讲广东话的人多。

几十年过后,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他那装饰的色彩丰富的起居室里,黎智英兴致勃勃地谈着话。当他激动时——他时常比较激动——就好像在对着一部扩音器讲话。房间的那一头则安放着一尊神态安详的佛像,与他活泼的谈话风格正好形成反差。在起身去教堂前,这位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颇有说服力地指出,移民的风险管理观,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管理真经。

您已阅读25%(673字),剩余75%(19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