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

媒体札记:“聚光灯下鬼打墙”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中国青年报》连发两篇有异于“意见市场主流”的文章,批评那些痛心疾首于中国高校“行政化”现状的人太过滥情,以至蒙蔽双眼。

(2011年6月23日)

虽然午后就已流传消息,但当新华网昨夜10时许发稿确认艾未未取保候审后,负责新闻短信审核的编辑似乎还有些激动,以至于,不仅使用“刚刚”的字眼来说明消息紧要,还遗漏了“发出”二字。

百余字通稿全文如下:“记者从北京市公安机关获悉:公安机关对艾未未涉嫌经济犯罪依法进行侦查,已查明其实际控制的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存在逃避缴纳巨额税款、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等犯罪行为。鉴于艾未未认罪态度好、患有慢性疾病等原因,且其多次主动表示愿意积极补缴税款,现依法对艾未未取保候审。”

这则新闻的传播受到严格控制,不仅未现于五大门户今晨首页,艾未未支持者在微博上转贴的新华社通稿链接亦屡屡被审核者删除。当然,更不用说通常管制更加严格的纸媒。

气象台发出“未来三天全国将普降大雨”的预报,《广州日报》也已宣布“热带风暴海马今晨将登陆粤西,降雨或持续三日”。

这两则最新消息被腾讯编辑放进“南方多省市遭遇暴雨洪灾”的专题,并推荐至新闻首页头条。在过去一周中,天降豪雨、城市内涝的场景成为中国媒体头版常客。新华社前日发稿,“有图有真相”地引用那些城市“水漫金山”的状况,被曝光的不只有周末苦中作乐的“六月到武汉去看海”,还有“浙江城市普遍内涝”以及“上海大雨灌进地铁”。南昌最是不堪,被多家门户网站当作“不堪一击”的标题示众典型。

搜狐同时配发专题,质问“城市的良心,还有几个能经得起暴雨的考验”:“如果‘好了伤疤忘了痛’,不借暴雨之机深究建筑设计、排涝预防、项目管理、警报与应急机制等诸多城市管理课题,面对常年家具被‘泡’、货物被‘冲’、小汽车被‘灌’的市民,何谈‘宜居’?耗资不菲的城市改造,效果何在?”

《楚天都市报》自然不能刊登本地排水系统口径还是“一年一遇”标准的消息;在新安江水库一天半泄掉约20个西湖水量的浙江,《都市快报》昨天播报完“回良玉在浙江考察指导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慰问抗洪抢险一线军民”,今天开始刊用由《杭州日报》记者署名的通稿《靠前指挥 科学治水 以人为本——杭州全市上下防汛抗洪纪实之一》。

《新京报》未雨绸缪,在首都今夜将迎来开年以来最强降雨之前,发布社论《城市内涝何时不再“一雨一遇”》。文章正是根据新华社稿件描述场景,纳闷于“既然政府部门知道城市内涝的症结所在,为什么不下力气去治理,而是任凭年年下雨年年涝呢?”在叹息于“官员的任期短,排水系统建设周期却很长”后,作者吁求官员执政道德,“各地应‘亡羊补牢’尽快采取措施,要有治理时间表,查找内涝原因,排除隐患,不要让城市内涝从‘一年一遇’变成‘一雨一遇’。”

您已阅读24%(1074字),剩余76%(338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