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

奢侈品引导中国转型?

信孚研究院研究员童大焕:中国人对奢侈品消费持有双重态度,本土奢侈品的成长还需要时日。眼下奢侈品对中国经济转型和降低物价意义重大。

6月9日,中国贸促会和世界奢侈品协会联合宣布,正式成立中国奢侈品贸易委员会。该委员会将引入全球各国顶级的奢侈品资源,挖掘中国本土奢侈品元素,诸如茶叶、玉器、丝绸等,推广本土奢侈品企业国际化。之前,国内一直没有专门的奢侈品贸易平台。世界奢侈品协会同时发布了2011最新报告,称中国内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豪华汽车),占全球份额的1/4。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去年3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5至7年内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但是,日本地震和核泄漏危机,使中国的这一进程大大提速。

中国的茶叶、瓷器、红木家具、玉器等等都富含奢侈品基因,曾几何时,“中国制造”一度是欧洲上流社会的奢侈品,并且长期统治欧洲社会的主流生活。然而今非昔比,令人沮丧的是,当国外的奢侈品(甚至不少是在中国的代工产品)铺天盖地涌向中国市场的时候,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GDP总量居全球第二、第三的偌大中国,居然找不出几个像模像样的奢侈品牌。贵州茅台酒可以称得上最具奢侈品基因的本土品牌,然而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却坚称,普通酒近千元,年份酒过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茅台酒,“同国外的洋酒相比,绝对不是奢侈品,茅台要进入寻常百姓家。”我想,企业绝不是不想让自己的产品进入奢侈品行列,而是迫于当下的社会舆论环境,想进而“不敢”进,即使明明已经是奢侈品,却还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不敢为其“正名”。

国人对奢侈品的态度往往非常矛盾,甚至某种程度上持有双重人格,跟人们对腐败的态度几乎一模一样:很多人对奢侈品既羡慕又恨,一方面在努力追逐它,另一方面又不无仇视和嫉恨心理。就像人们对贪污腐败的态度类似,都恨着腐败,又恨自己没有腐败的机会。这一切,使得中国的奢侈品牌只能像羞答答的玫瑰一样,静悄悄地开。

在中国,奢侈品的话题,几乎从来都是“敏感”话题,每一次都会挑动贫富对立的神经。很多人以“直线思维”认定,在多数人还没有富裕起来的中国,应该对奢侈品征收高额消费税。持这种思维和论断的人们没有想到,这样做其实对中国、对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并不利。当下,虽然我们没有对奢侈品直接征收所谓消费税,但由于我国奢侈品关税税率全球最高,导致中国奢侈品消费严重外移,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也就是说,高税收没有阻止相对富裕的人消费奢侈品,却把庞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国外,房租、税收、就业等等有利于财富和社会阶层流动的机会都“送”给了外国。

您已阅读26%(1042字),剩余74%(292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