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眼

寄语青岛八件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此刻,青岛市官员真正要做的是,代表该地企业和人民,向国际社会呈现,青岛是谁,青岛有什么,青岛要什么,青岛缺什么?

6月10日,我出席了2011年英国《金融时报》青岛国际金融高峰论坛,参加了“青岛战略”的圆桌讨论。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整个观点阐述和互动讨论中,本来要表达的观点没有好好表达出来。因此,借此机会,一边梳理,一边主张一下我要对青岛说的8件事。

一,我对青岛的印象良好。因英国《金融时报》曾几次举办过高峰论坛缘故,我也访问过这座沿海城市。坦率地说,同时具备这么多先天与后发条件的城市在中国是不多的。走走新开发的地区,能看到不少让老外感到亲切的高楼、商店等,还在以较大的规模建设地铁,丰富基础设施。青岛是宜居的空间,青岛市民的文明水平较高,逐渐形成秩序。沿着相对美丽的海边溜达溜达,走到火车站所在的老城区,眼前的情景就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中国风格”了。老百姓过得很舒服,节奏又不快,打麻将,聊聊天,打发时间,没什么太多事情可干,闲人不少。我从未见过地理位置如此良好的火车站,步行到海边不到5分钟,其建筑还带着欧式风格。老城区毕竟曾被德国殖民,时光已过,仍有余香。

二,3月11日,大地震、大海啸以及核泄漏袭击了日本东北地区,现在,整个日本依然陷于“千年一遇”的复合型大危机状态。我坚定地认为,日本务必要把坏事变成好事,举国一致把此次大危机视为使得自己走出“失去二十年”的战略契机,复兴起来,重新建设家园,向国际社会发出日本独立自主的声音和立场。现在,日本企业正在比以前更加认真地考虑如何把其生产、销售、研发、人才培养等基地转移到海外,为的是进一步推进日本对外开放,避免国内的灾害风险,应对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以及必然产生的人才匮乏困境。毫无夸张地说,对日本人的改革事业来说,时间表提前了10年。希望青岛能够细心关注日本国整体的战略步伐以及企业的最新动态,中国青岛将也成为日本人追求转移的重要基地。

您已阅读24%(744字),剩余76%(24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