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Lex专栏:中国如何抗通胀?

如果说5月份中国CPI 5.5%的涨幅有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供应压力正变得难以抵御。迄今的政策措施,大多局限于在边缘修修补补。

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拥有保障快速经济增长所需的所有土地、劳动力和资源。物价偶尔会短暂飙升,尤其是食品价格,但很快就得到抑制。但这一切已成为往事。如果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 5.5%的上涨(连续第11个月超出政府的目标)有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供应压力正变得难以抵御。

人们对中国缺乏年轻劳动力的情况已十分熟悉。正如经济咨询机构China Insider所指出的,中国15至24岁人口的缩减速度大致达到日本的两倍。但对中国缺乏几乎所有其它资源的情况,外界的了解并不那么透彻。中国人均仅拥有0.089公顷的可耕地,2134立方米的可再生水资源,这两个比率在世界上都是属于极低的。那些根本性的推动因素,加上固定资产投资繁荣所需的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不断上涨,导致5月份中国CPI涵盖的八大类商品中有七类出现同比通胀加速(所幸还有一大类,即居住类,同比通胀持平)。而这一切发生的同时,短期流动性——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衡量——继续收紧。

您已阅读59%(431字),剩余41%(3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