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债

Lex专栏:中国得益于量化宽松?

数据显示,中国的美国国债持有量自去年10月见顶以来逐渐小幅下降,同期正值美联储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尽管中方对美联储“印钞买国债”持批评态度,但美联储此举让中国有机会缩小敞口,而不致遭受账面亏损。

在美国逐步结束量化宽松之际,围绕中国承诺重新成为美国国债最大买家展开的辩论,其逻辑之循环让人抓狂。一个阵营称,中国要是搞乱一个自己存放了巨大财富的市场,那就是疯了。怀疑者反驳称,中国迟早会意识到,他们其实是在一个难以为继的财政庞氏骗局中扮演促成者的角色,最终中方将采取止损行动。

实际情况更为微妙。中国必须购入美元计价的资产——尽管不一定是政府债务或者任何固定收益工具——以维持(批评人士会说“操纵”)汇率稳定。也许正是出于这一因素,再加上对于供应的焦虑,中国才在海外达成一笔又一笔“贷款换大宗商品”交易,整家整家地收购拥有资源的企业。可是,这些行动能够吸收的美元数量终究是有限的,其他任何一个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都赶不上美国的政府债务市场。

您已阅读43%(319字),剩余57%(4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