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札记

故宫三重门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故宫博物院或许以为,向警察送上锦旗后,盗宝案带来的关注就该转移了,但接下来的笔误与丑闻,让故宫成为笑柄,陷入“三重门”。

(2011年5月16日)

故宫博物院的领导原本或许以为,向58小时擒获“毛贼”的北京警察送上锦旗后,盗宝案带来的媒体聚光灯就该转移了。可是,这聚光灯居然照在了锦旗上的一个“错别字”上,然后又照进了一栋被指控为建成高级会所的宫殿。失窃、笔误、谋利,故宫陷入“三重门”,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里为人们带来最多笑料。

上周五下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纪天斌等前往北京市公安局就破案表达感谢,北京卫视当天晚间播出赠送锦旗的现场画面。这段电视新闻看上去并无异常,但有心人发现了破绽,网络上开始热传截图,“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中的“撼”字被特别标记,被指为“捍”字之误。

于是,一夜之间,调侃故宫“没文化”、“十个字就错一个,怪不得安保差错率那么大”的声浪此起彼伏,“汗”“憾”四现。拥有160万听众的郑渊洁在微博上讽刺:“请教各位汉语学者专家,‘撼’在古代是否和‘捍’通用?如果不通用,将‘撼’和‘祖国强盛’连排且置于前列,涉嫌用文字颠覆国家?还是恩将仇报讥讽公安‘撼祖国强盛’?”

记者的电话已经打进了紫禁城。周六一早,《山东商报》以“故宫丢物又丢人”为题,以整个头版刊出那幅被圈出“撼”字的赠旗画面。吉林《新文化报》则引述“故宫相关负责人”辩解,称“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

这个辩解捅了马蜂窝。正如吉林报人直接在后加上一句“这解释是不是同样雷人?”的评语一样,知识分子们得知“厚重”论后,一片哗然。他们高举字典,痛斥故宫“强词夺理”、“死不认错”,比疏漏笔误更加不可原谅。《北京晚报》也在周六下午以头版开火——《故宫嘴硬》。这份首都畅销报纸请来《现代汉语词典》主编和作家等助阵,称“小学生都不该犯这个错”,“撼故宫易,撼没文化难,撼知错就改更难!”而根据《法制晚报》描述,故宫博物院一位“刘主任”接受电话采访,重申“用字没错”,“做锦旗前请教过专家”。

您已阅读29%(795字),剩余71%(19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