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

大佛脚下思考“幸福”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季冰:16年一弹指间,我不知道苏南是否已实现了胡福明心目中的“现代化”,但16年前人们执着追求的“幸福”,已给今天留下沉重代价。

初春的一个周末,我去了一趟无锡。一来趁阴历正月过后、四月初佛诞节之前的短暂冷清,拜谒一下慕名已久的灵山大佛。二来正好在早春二月的朦朦烟雨中踏访太湖胜景。

近年来江浙一带的旅游城市里出现了不少冠名“精舍”的酒店,专为好佛的旅客服务。所谓“精舍”,本意是指佛教修行者的住处。相传释迦牟尼结束居无定所的云游传道后,曾在著名的竹林精舍、鹿野苑等处,为比丘众宣讲教义。长三角的这些现代“精舍”通常与佛教名胜确有些关系,建筑和装潢也大多取古典园林风格,内有抄经、打坐、禅修等活动项目,且一般只供应素斋。至于价格,当然也不辜负其淡雅的环境和精致的服务——较为大众化的客房一间每晚也要五六百元,高级一点的,甚至要收到三四千元,差不多赶上五星级酒店的VIP套房了。

我这次就入住在大佛脚下的一家“灵山精舍”,它由几栋二层小楼组成,由曲折的回廊连接在一起,掩映在一片新栽下不久的竹园中,清新而舒适。美中不足的是,整个精舍紧挨着灵山(整座山的正式名称叫马山,唐朝玄奘法师赐名的“小灵山”只是其中的一座山峰)下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路,围墙外不时传进来的喧闹声,盖过了庭院里尚未凋谢的腊梅香气。

大约16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也在太湖边上的无锡。当时的住处现在记不得了,但想来不会离今日的“精舍”太远。那时我是《文汇报》的一名年轻记者,专程来采访一场关于“苏南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研讨会。就是在那场会上,我第一次有幸面对面地接触到了时任江苏省社科院院长的胡福明先生,并聆听他的讲话。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他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掀起了一场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并成为改革开放的序曲——“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当时还是一名中青年哲学教师的胡福明,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他本人恰好是无锡人。

您已阅读24%(750字),剩余76%(23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