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

为何给国家贴标签?

FT专栏作家贝蒂:人们给国家贴标签的历史漫长,发人深思的是,当代流传最广的两个名词,究其根本都是为了向投资者兜售金融产品而创造的。

事情曾是如此的简单。上世纪60年代,伟大的学者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曾经跟自己的学生们说,世界上有4类国家:不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日本和阿根廷。库兹涅茨可以说是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创始人。

当时,日本正迅速从第一类国家向第二类国家转变,而阿根廷则显然在尝试一种非正统的策略:从第三世界直接爬升到第一世界,然后再退回来。

如今,在任何一场发展经济学的研讨会上,库兹涅茨的简单分类法都会被一笑而过——现在这种会议会被叫做“有关包容性全球治理新兴范畴的前瞻性多重利益相关者磋商”。我们或许对于穷国如何变成富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上帝作证,当它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时,我们有很多方法给它们分类。

上周,专有名词前沿领域的最新消息来自令人敬畏的高盛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他在2001年创造了“金砖四国”(Bric)一词,代指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我还记得奥尼尔在达沃斯一次会议上发表金砖四国论文时,我那以新闻嗅觉出名的鼻子告诉我,尽管这个首字母缩略词很有意思,但国家的选择有些刻意,我觉得它不太可能流行起来。)奥尼尔上周表示,某种程度上讲,金砖国家需要增添一个新层次,并提出将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韩国加入上述四国,组成一个新的集团——“成长型市场”(growth markets)。

您已阅读26%(565字),剩余74%(164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