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

不应妖魔化中国

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裴敏欣:缩小西方与中国的认知鸿沟,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总体上说北京方面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允许媒体客观报道,但西方在批评中国时应更讲究策略,并尽量从中国视角看待问题。

如今,中国与“自信”几乎成了同义词。一提到“中央王国”,西方媒体就都没有一句好话。中国仍坚持低估人民币,以获取不公平的贸易优势;在领土纠纷问题上恫吓邻国;完全不采取任何举措,以钳制危险的朝鲜政权,而且尽管朝鲜的挑衅行为逐渐升级(包括此次炮击韩国),中国仍继续向其提供大量援助。

但在中国国内,民众对中国政府对外政策的看法几乎截然相反。大多数普通民众认为,中国政府还不够自信,中国领导人太软弱,而西方对中国的批评都是不公平且虚伪的。

以两个广受关注的问题为例:有关中国汇率政策的较量,以及中日围绕东海有争议岛屿的纠纷。中国国内的主流民意是,美国将其自己的经济问题归咎于中国、并威逼中国做出政策改变是不公平的,那只会既伤害中国经济,又无法提振美国的增长。至于中日领土争端,大多数中国人认为,西方一直在不公平地偏袒日本。

您已阅读24%(355字),剩余76%(110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