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扎记

欢迎卡梅伦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只谈商贸合作,不谈普世价值。中国新浪网向中国人推荐英国首相的来访,副题里的评论说的是“中欧互动升温有助冲破美国‘包围圈’”。

2010年11月9日

因为稿源限制,多数时候,四大商业门户在新闻首页上的差异化并不显著,他们需要共同追逐一个热点,区别更多地体现在能否用标题和专题来引导受众观感。不过,今天的新浪、腾讯、搜狐、网易自午后起就提供了四个完全不同的头条。

新浪向中国人推荐英国首相的来访,副题里的评论说的是“中欧互动升温有助冲破美国‘包围圈’”;腾讯在专题里引用各类源自外电的消息,“缅甸大选军方政党称胜出,边境冲突3万人出逃”;搜狐的差异化表现在感受民生多艰,用一篇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评论作为引子,声称“多部委联合管控物价,媒体期待治本之策”;网易的要闻区里也有英国商业团前来“掘金”和发改委承认“形势严峻”的标题,不过头条还是继续了温家宝的新承诺: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防止“以权压法”“以言代法”的现象发生。

搜狐还成功地借道新华网,把对中国外交谋略的最新分析搬上显要位置。引用自香港太阳报的论述称,中国外交已然重拾远交近攻策略,对欧洲送二百多亿美元“大礼包”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现在中国事实上已接受和西方“和平共处”。北京外交的新思维,只要抽离价值观,中国和西方国家什么都好谈。

只谈商贸合作,不谈普世价值。“货币战争”的阴影下,美国又已经成为宣传官员们现在需要部署舆论“敲打”的对象,新浪新闻首页上,头条是中欧交好,二条是“中方质疑美国货币政策”和“美给首尔峰会带来阴影”的新华社通稿。环球时报顺势而为,用社评号召充分看清欧洲的战略重要性,加强中欧合作、拆掉“政治西方”。不过,虽然环球时报宣告“中欧亲密令美国警惕”,但腾讯和凤凰网的决策者们显然没有像新浪那样对新盟友前景许以美好愿望,他们推荐的专家评论是:不要过分期望中英关系达到新境界。

攘外还需安内。对各类物价接力上涨的国民抱怨已经冲上各地市场化媒体有一阵子了,首善之处的最新消息是“北京蔬菜均价涨至3元/公斤”,合肥晚报在头版放上“价起价落”的巨大问号。面对通胀预期,宏观一些的视角是由财经分析师引述周小川的最新货币“池子论”,分析奥巴马对“定量宽松”的辩护之道;微观一点的视角则是像山东省委机关报一样形容平民百姓遭受的生活压力——大众日报的记者又找到了那位他们采访报道多次的低保户典型,他们今年的形容是“涨得心发慌”。与中国青年报评论嘲笑“多部委管控物价救急不救穷”近似,第一财经日报亦用今日社论强调:用管制物价的办法来治理通胀,不是一个好办法,而应考虑釜底抽薪紧货币,松动价管促生产。否则,即使暂时管住了粮食价格,也可能导致猪肉、石油等其他价格的上涨。

您已阅读29%(1061字),剩余71%(26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