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

深圳商人的失落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陆新之:没有历史、没有传统,甚至没有多少乡愁和邻里关系积累,财富尤其是物质数字的多少,几乎成为深圳这个城市主流阶层确认自我身份及评价身边人物的最关键指标。

早在1993年,《深圳商报》草创之时就曾经为“深企北上”而欢呼呐喊。不过,包括万科在内的那一批深圳民营企业的“北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深圳的发展受到种种政策和潜规则的局限,不得不选择到外地求变,最后结果大都惨淡收场。等到深圳公司卷土重来,再拓全国市场,那已经是21世纪了。

不过这一次,华为、招商银行、平安保险、腾讯、中兴通讯以及中集集团等等在深圳蓄势积累多年的公司,都成了体量足够大的行业翘楚,而且大都完成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利润导向的企业战略也较为清晰。所以,这一次深圳企业的全国发展,就顺利得多。

不过,即使是这样,所谓的深圳商人,始终是中国经营者之中一群面目模糊的角色。在深圳,有任正非、王石和马蔚华这种大机构的领导者,也有马化腾等技术产业的新贵,但是,更多时候,在这个动辄争论特区是否还要特下去的城市之中,更多的深圳商人虽然有着个人的传奇际遇,但是却很少将其包装上升为品牌故事乃至商业文明等等主流话语。而精神层面话题的产生,几乎从来就和深圳人无关。

深圳商人

我们不妨先来透视一个真实的深圳人创业发迹故事。

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小王,上世界80年代由天津下海辞职到深圳,成为一个广告公司的普通员工,凭着野蛮生长和强力打拼,他花了十年时间把自己变成王经理,然后在新千年,将自己再升级为王老板。

穿阿玛尼西装,开陆虎越野车,打高尔夫,把企业经营得像模像样之余,现在的王老板这三年来的爱好还包括物色项目进行PE投资,把生活打点得有声有色。虽然在深圳但是很少讲粤语的王老板,会很犬儒主义地劝朋友们莫谈国事,珍惜当下生活,他的座右铭是“把日子过成段子”。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体验,也是投资。

您已阅读24%(687字),剩余76%(22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