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

中国富豪为何“行善难”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陈光标“裸捐”引发争议,折射出中国富豪阶层行善难的困境。这里既有道德败坏导致普遍不信任的原因,也有行善“门槛”和“婆家难找”等原因。

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的中国行意在劝募,毕竟他们在美国的公益倡导获得了极大成功,那么中国之行是否会如愿呢?中国富豪们对此表现出复杂心态,折射出这一阶层目前“行善难”的困境。原因则隐藏在稀奇古怪的非正式和正式的制度背后。

非制度的道德约束

让我们先从江苏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陈光标先生的回应说起。陈光标是第一个高调响应盖茨和巴菲特的中国企业家。在写给盖茨和巴菲特的公开信中,他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裸捐——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陈光标认为“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根据公开媒体的信息,陈光标目前的身价大概是50亿之巨。这意味着他将捐出50亿。

通常而言,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没人强迫,自愿捐赠,并且是一笔相当大的款项。但这条消息在中国立即遭到质疑:“陈光标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什么不把钱留给家人?”

中国是个长期以来缺乏信仰的国度,在文革打断了文化传统之后,道德水准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下滑。普遍的道德败坏造成了普遍的不信任,不论是对公权力还是对私人行为。任何一项引人注目的言行,首先被讨论的是做出言行的这个人的动机和道德水平。

您已阅读20%(490字),剩余80%(19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