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朗润经济评论

希腊债务危机告诉我们什么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加入欧元区后的希腊丧失了利率和汇率调节工具,是它发生债务危机的根源之一。面临汇率体质选择的中国,需要三思。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去年底浮出水面,后经一波三折,以今年5月初欧盟与IMF联手推出7500亿欧元援助计划为标志,进入调整阶段。近来危机虽有缓和迹象,但其前景受深层结构困扰,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希腊危机根源何在?人们普遍谈论的宏观失衡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欧盟成员国中规模较小、较不富裕的国家,1999-2008年间希腊GDP年均增长率为3.9%,显著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然而希腊经济过度依赖消费,同一时期经济增长对消费依赖程度平均为90.4%,导致外部逆差扩大、政府债台高筑。

2000-2008年间,货物贸易逆差和服务贸易顺差占希腊GDP比例平均分别为18.3%和5.5%。考虑进资本收入、转移支付等其它项目,希腊近年的经常性账户逆差占GDP比例通常维持在10%以上。同时,政府债务不断累积,到了难以持续的地步。2009年政府债务率达到110%。这意味着,假定债务平均利率为3%,希腊需要保证GDP增长率超过3%,才能在长期正常支付利息。

您已阅读21%(416字),剩余79%(155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