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别拿基因论文化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泽基和解青:把社会现象归结为“文化”问题的理论在报纸杂志、畅销书里经常见到。然而,经济学并不支持这样的论断。

经常有在中国企业工作的外国朋友向我抱怨,为什么公司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组织同事们一起吃午餐?为什么会占用周末时间组织集体活动?如果不去,同事们会很失望,上司也觉得“没面子”。好像中国同事们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觉得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但是在欧美国家,大家一般会买个三明治做在桌前吃完赶紧工作,或者边吃边工作。即使有聚餐,你不参加,也不用担心大家觉得你不“合群”。

最多也最容易被接受的解释就是,这是中国人的特点,中国人喜欢集体活动,不愿意“耍单”,别人都参加,我就参加,绝不搞特殊,搞了特殊,以后在这个单位还怎么混啊。

这个解释不成立。如果是中国人的特点,那么只要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应该有这种现象。且不说旅居国外的国人,就说在国内给外国公司打工的,一般也都是匆匆吃完中饭,赶紧投入工作,集体活动也不是“工作任务”。

把社会现象归结为“文化”问题的理论在报纸杂志、畅销书里经常见到。更有甚者把解释不清楚的现象简单的归咎于国人的道德。《丑陋的中国人》就全盘否定中国的环境和文化,认为把“中国人”变成另一个种族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文化,传统或习惯不是由肤色差异等先天基因决定的,而是与当地的管理技术,生产能力,环境和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您已阅读28%(511字),剩余72%(132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