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

反资本主义的艺术

美国《旗帜周刊》资深编辑考德威尔:与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的政治咆哮相比,德语纪录片《让我们赚钱吧》虽然谈不上预测了金融危机,但还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在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后的两年里,很多人想知道,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前存在的全球资本主义,还有多少能够幸存?从美国最近的改革法案判断,答案是:几乎所有一切。一个更自然的问题是,危机之前的反资本主义还会剩下什么?德国电视观众获得了一个评估其记录的机会,奥地利电影工作者埃尔文•瓦根霍夫(Erwin Wagenhofer)制作的纪录片《让我们赚钱吧》(Let's Make Money)两周前在全国电视台播出。这部德语影片代表着最高形式的危机前反全球化主义。该片于2008年末上映,几乎与全球金融危机严峻时刻处在同时。这是一部美丽的影片,瓦根霍夫理所应当地获得了去年的德国纪录片电影奖。然而,如果有人赞扬他对全球体系具有先见之明,那就有些牵强了。

《让我们赚钱吧》的大意是追踪在全球经济中流动的普通储户的储蓄,并展示出,在实现增长的名义下,这些储蓄所换来的可怕不公正,特别是在穷国。尽管瓦根霍夫丢失了这条线索,但他制作了一部在发展中国家和欧洲之间穿梭的相当吸引人的旅游见闻录。影片对南半球的穷人有着生动且感人的记录:在加纳带着炸药采掘黄金的男人;睡在印度钦奈街上的儿童;而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布基纳法索采摘、捆扎和称重棉花的男男女女。全球需求让布基纳法索只种植棉花,这令该国变成了一片沙漠。那里的人们平均寿命只有42岁,62%的人口每日收入不足1美元。

您已阅读29%(582字),剩余71%(14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