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国

“曲线”投资中国

中国股市未能如实反映出本国经济的成功,但国际投资界另辟蹊径,借助大宗商品、外汇、债券、非中国股票等多种渠道,建立“中国敞口”。

中国刺激政策拉动内需迅速增长,从而改变着中国迅猛经济增长的构成情况,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正越来越多地从一些新的角度,来看待如何投资于这条“巨龙”的问题。

融入“中国增长故事”有可能前景莫测。中国的外汇市场基本上仍在政府控制之下;债券市场规模较小,且相关法律框架不完善;而股市的表现一直无法如实反映总体经济上的成功。

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11.3%,但在全球主要股市中,上证综指仍是今年表现第二差的指数,仅强于希腊。

难怪投资界要另辟蹊径,借助资源、外汇、债务、非中国股票等多种渠道,来建立“中国敞口”。

长期以来,投资大宗商品是投资中国的一种方式,其中铜是一种传统之选。

这种红色金属对于基础设施开发和提高能效都十分重要。近年来,铜(消耗量)已成为衡量中国工业产出的良好指针,这种状况看来会持续下去。

2000年,中国铜购买量占全球12%。根据麦格理(Macquarie)的研究,2009年这一比例已扩大到40%。巴克莱资本(BarCap)的凯文•诺里什(Kevin Norrish)表示,铅在中国同样供不应求。中国目前的铅购买量占全球的43.5%。而为了减轻各大城市的污染,中国近期采取了多项举措,关停了许多冶炼厂,对国内铅供应状况构成了压力。

您已阅读28%(531字),剩余72%(13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