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边界

大而不强的中铝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叶檀:中铝最初收购力拓时对自己的资金实力过于自信。如今,年利润200亿的风光不再,上市公司挣扎在被ST的边缘,负债率则有增无减,信用评级面临下调。

中铝是家标志性企业,作为新国企的代表,被赋予了一系列重任:国企公司制治理的样板,参与境外竞争的希望。

目前中铝处境的尴尬,显示新国企的没落,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子虚乌有的新国企。

中铝在为避免上市公司被ST(A股市场退市风险警示)而奋斗。

据媒体披露,在内部会议上,中铝集团董事长熊维平给各单位下达的红线目标称之为生命线、生死线、高压线。“只有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才能确保中国铝业下半年不亏损,确保实现全年盈利的指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中国铝业就要进入上市公司的ST板块。”而这对于资金链极为紧张的中铝的致命的,中铝的银行授信与证券市场再融资都会受到严重挑战。

在境外市场,中铝开始面对外资对于中国大型国企的深刻不信任。2009年中铝并购力拓失败,宣告中铝在国际上游资源领域再次进军失败。此前中铝收购一直较为顺利。自从2004年肖亚庆开始出任中铝总经理之后,中铝凌厉的扩张,仅用两年时间,就使资产增长到1280亿元,是成立时的3.5倍。

您已阅读24%(413字),剩余76%(133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