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

中西语境中的“中国自信”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王雅平:今年是中美关系多事的一年,美国媒体与学术界也开始出现一种“中国的坚定自信”说。但何谓“中国自信”?在中西方政策与学术圈中,似乎存在着某种误解与错判。

到目前来看,2010年是中美关系多事的一年——谷歌退出中国、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达赖、人民币汇率问题,乃至新出现的“自主创新”问题、天安号沉船事件以及朝鲜半岛危机……随着这些问题的发生与演变,美国媒体与学术界开始出现一种“中国的坚定自信”说。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政策与学术圈对“中国的坚定自信”的讨论,透视这一问题下双方间存在的误解与错判。

西方对“中国的坚定自信”之描述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亚洲项目高级研究员史文(Michael Swaine)在其《认知一个自信的中国》(“Perceptions of an Assertive China”)一文中指出,西方观察者在谈及“中国的坚定自信”时通常“强调在外交政策声明中新出现的的一种强有力的、必胜的或轻率的语气;在某些领域宣布(或威胁实施)更具挑衅性或对抗性的政策;或者以上两者的某种组合。”

在2010年1月-3月间,美国各大媒体出版的以“中国的坚定自信”为主题的文章、论文就至少有二三十篇。《华盛顿邮报》资深记者潘文(John Pomfret)在其《一个崭新的强大中国以言语、政策挑战西方国家》(“Newly Powerful China Defies Western Nations with Remarks, Policies”)一文中说,“中国所发生的改变是整个社会的;它反映在政府政策和对西方的一种新的态度中。”他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国的刺耳声调引发西方政府与分析者的关注》(“China's Strident Tone Raises Concern Among Western Governments, Analysts”)一文中谈到,“中国的观察者们注意到了中国政府、代表及其智囊机构中最具权威的研究者们的一种强硬语气。”福布斯网站上由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安德鲁·斯莫尔(Andrew Small)撰写的一篇评论文章《与一个更坚定自信的中国打交道》(“Dealing With A More Assertive China”)中说道,“中国与西方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并不新奇;让中国的对话者惊奇的是北京在维护其利益时新显现出的一种轻率,以及一种甚至是扮黑脸也要取胜的意愿。”《经济学人》一篇题为《直面中国》(“Facing Up to China”)的文章中说,“在成功走过2008年末的经济危机以后,中国越来越坚定自信,也越来越不容阻挠……自觉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中国有些耀武扬威了。”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被潘文《中国的刺耳》一文援引:“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中国人发现世界越来越对自己马首是瞻,这给了中国自信。”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主任李成在《新闻周刊》署名文章《这是中国的世界,我们只是生活在其中》一文中被援引:“中国现在想要坐头排。中国的领导者们期望被列入国际制度的主要制定者行列。”

您已阅读32%(1225字),剩余68%(26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