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济学

君子当言利

中国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王则柯:实践“消费权益在你手,据理力争要开口”的行为规范,是要勇气的,特别是在历史上一直渲染“君子不言利”的中国。

前不久,小陈买了美国的“机票+旅馆”产品游览夏威夷,回来以后,好心地在微博上写了许多,都附照片,与大家分享,很受欢迎。

其中一条微博说: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了Arizona Memorial——著名的珍珠港。那里的普通参观门票、船票都是免费的,但不能把包背进去,存一件要3美金。我们把东西都合并在一个大背包里,有点不太好意思。

我回帖说:十分正常的反应嘛,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套用经济学的术语,“把东西都合并在一个大背包里”存包,才是理性行为呢。难道多付几个“3美金”,才能够心安理得?

的确,许多中国人至今在争取个人权益时有一种觉得不好意思的心理。这种过分克己的做法,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香港的消费市场是比较成熟的,很少有货不对版的情况发生。这与香港居民的权益观念比较清醒很有关系。多年以前,“消费权益在你手,据理力争要开口”的公益广告,在香港电视反复播放,对于香港居民权益思想的培养发育,有很大帮助。

您已阅读26%(401字),剩余74%(11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