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没“保障”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袁希:中国的保障性住房,不是资金不到位,就是土地不到位,不是建设主体不清,就是分配方案有问题。

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的方式,来缓解高房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似乎是件一举多得的事情;然而,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是否真的可以如任志强所说的那样,很好地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呢?

提到保障性住房问题,大多数人就会提及香港。香港政府确实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了价格相对便宜的公屋;然而,不要忘记,香港的公屋在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维持社会稳定的同时,还起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维持香港超高房价的合理性。这不是危言耸听,可以回顾一下董建华出任特首时的“八万五”政策。

八万五建屋计划是董建华在1997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提出的一项政策。董建华提出每年私人楼宇单位、居者有其屋单位和夹心阶层住房计划单位供应不少于八万五千个,希望十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六年半缩短至三年。“八万五”政策只实施了一年。香港楼价在1997年10月19日的最高峰后,在亚洲金融危机的一年间下跌了一半,其后在1999年反弹两成,但随著八万五时期所兴建的楼宇陆续落成,加上种种因素,楼价在其后3年多再下跌超过四成,在2003年8月24日跌至谷底。在这五年零十个月,香港楼价下跌七成。

您已阅读40%(487字),剩余60%(72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