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分析:通胀压力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FT中文网经济评论员吴铮:2月的CPI比1月快出不少,但短期大幅上涨的压力不大。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复苏的表现。

中国2月份的CPI增速达到2.7%,比1月的1.5%快出不少,也超过了2.25%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通胀压力最近四个月连续增加,会不会加快中国货币政策紧缩的进程?中国是否会因此提前进入加息周期?

中国经济2010年面临的通胀压力肯定要超过去年,但单凭2月的CPI数据还不能得出中国面临严重通胀威胁的结论。受春节因素影响,中国1月和2月的CPI数据往往容易出现失真。组成CPI篮子的商品类别中,除了食品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仍受到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公用事业产品的价格上涨也受到严格的行政性限制。未来几个月,CPI温和上涨的可能性大于快速上涨。中国提出将今年的CPI增幅控制在3-4%,现在看来难度不小。不过另一方面,出现5%以上通胀的可能性也不大,除非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突然加速,带动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涨价。

您已阅读33%(360字),剩余67%(7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