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两会

两会快评:新瓶旧酒的经济增长方式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易鹏:不进行体制性的根本改革,要想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调整经济结构,几乎不可能取得成功。单纯喊口号是永远实现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

这次中国两会中最热门的词汇,无疑是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重点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媒体的热炒,通过众多专家和官员的齐力解读,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只要政府开始重视,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将在不久后就可以成功实现,一个美丽的中国经济新蓝图就要绘出。

但在笔者看来,很多人都得了健忘症。早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就已经提出要把经济增长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1996年,李鹏在做当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出: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2001年,朱镕基做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提出: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我国经济已经到了不调整就不能发展的时候。而到今年,温家宝还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

显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口号在中国大地上已经喊了很多年。即使如此重视,但残酷的摆在大家面前的一系列数字却是:中国现在每百万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数量是美国的3倍、德国的5倍、日本的近6倍。中国1吨煤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3%~10%。中国现在经济增长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以上。这样低效率的巨额能耗,直接导致了中国在去年底的哥本哈根地球峰会上,被众多国家施以巨大的压力,这种低效率被认为是推动中国成为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您已阅读30%(586字),剩余70%(13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