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

富士康的敌人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舆论与民意发酵,往往能触发政府的互动,从而获得审判个别人事的主导权。但这种能给你的权力也能在几秒钟内收走。

“如果我有一颗导弹,我先把富士康给炸了,如果我有一把枪,我就把富士康的高管们给毙了。”

“富士康,你们就等着倒闭吧!”

“恶毒的资本主义我们就应该再来一次革命!”

这些诅咒,仿佛来自地狱深处,但却自由地存在于网络之中,某些人需要的或许就是这种声音。

一个工人的死,大有成为烧毁富士康帝国的导火索之势。

马向前,这个年轻生命的离去,当然会引起物伤其类的悲伤,这是人性的本能反应。人们渴望得到其死亡真相,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希望死者家属获得应有的赔偿。

真相总是简单的,好像就躺在死者躺过的角落里。

但警方为何迟迟难以给出结论呢?猝死还是被杀死,双方都希望有一个明断。我不敢妄断,死者姐姐前后不同的说法,就是企图引导舆论达到使警方不敢下结论的目的,但显然这目的已经达到了。我相信这是警方不给说法的重要理由。

一个猝死的结论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警方在踌躇。被杀死这种结论也难以轻易给出,如果可以,他们早就笑嘻嘻向全世界宣告了。

凶手是谁?动机何在?警方难以“做实”一个凶杀或虐待致死的事实。这是他们真正的难处。

真相有两种,一是自然存在的,一是在巨大压力下臆造的。某些时候,善良的人们宁可相信或者一定要相信一个臆造的真相。

事情本来并不复杂,如果我们相信政府并且政府也及时负起责任的话。事实是,公权力似乎在等待时机,不愿意这么轻易出场。在他们的意识里,人是单位的所有格,死在那里其聘用单位应该着急,并妥善处置。富士康自感无力说服死者家属,便表明渴望政府介入,期望由此得到一个公正的结论。而死者家属,一开始就不相信富士康观澜分厂华南培训部这个单位,在感觉无法指望政府给他们一个合乎情理的结论后,走上了媒体战之路。他们要借助舆论和民意,向富士康宣战。而且,要让其屈服。

您已阅读26%(724字),剩余74%(20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