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

分析:哥本哈根之后,中国如何谋局?

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谈中成功避免作出硬性减排承诺,并且巩固了外交强国的地位,但未能实现另一个目标:避免被视作一个反面角色。

围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相互指责昨日仍在继续,而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应该“珍惜”此次会议达成的协议。这一最新迹象表明,中国心底里对此次谈判的结果感到满意。

在很多方面,中国都被视为哥本哈根协议的少数赢家之一,因为该协议既未要求中国作出任何新的承诺(这将制约其未来的发展),同时巩固了中国作为外交强国的地位。

不过,随着中国代表团昨日返京,官员们已经开始采取防守行动,以避免此次谈判的一些潜在危险后果给中国取得的利益蒙上阴影。

外界批评中国在哥本哈根阻碍了一项更有力的协议的达成,中国政府对此予以反驳。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试图修复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盟在这次气候变化问题进程中受到了损害。

中国参与此次会谈有两大目标;一是避免就未来排放作出新的硬性承诺,比如设定一个较早的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日期,以及避免其减排政策受到严格的外部检查;二是确保自己在气候变化的辩论中不被视为反面角色。

您已阅读26%(394字),剩余74%(112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