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新日美同盟中的密码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新日美同盟给中国和东亚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其形成的初期,北京可能需要采取三手策略,各个击破。

日本民主党新首相鸠山由纪夫上台后,对延续半个多世纪的传统日美关系投下重磅炸弹,其中包括两大议题,一是要求日美平等地位,一是鼓吹可能排除美国在外的中、日、韩东亚共同体。为了让议题不至于流于空泛,鸠山遵循大选中提出的承诺,在冲绳美军驻军基地迁移和驻军费用的分担,以及对阿富汗美军的海上加油支持等军事合作问题上,提出了修正,以至于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需要亲自到东京谈判施压。一时间,日美这个最坚强的同盟关系闹翻了,日本更正了百年持续的“脱亚入欧”(福泽瑜吉观点)路线,要走“脱美入亚”新路线了,而一些充满“中国受害于日本情意结”的华人,更兴奋地宣称日本要离开美国的保护伞,承认中国为东亚老大,要追随中国了,各种说法充斥国际舆论和华文舆论。

因为如此,美国总统奥巴马亚洲外交处女秀的日本行,受到全球重视。两个新型领袖的东京高峰会,能否激荡出日美关系的新火花,新方向?亚洲关注,中国关注,世界关注。虽然停留时间短暂,但奥巴马和鸠山没有令人失望,两人的高峰会,奥巴马的新亚洲政策演说,揭开了日美关系变化的谜底,也为未来日美同盟的新发展定下基调。

或许有些期待日美翻脸的人会失望,鸠山与奥巴马的会谈显示,拥有美国博士学位的鸠山显然不是反美派,而只是揭橥着新时代新领袖的旗号,希望在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建构起崭新的日美同盟关系,为未来日本的战后第二次崛起奠定属于鸠山—小泽(一郎)色彩的基础,成为新世纪的“吉田茂”(奠定战后日美关系的首相)。我们可以看到,过去持续六十年的日美关系和履行半个世纪的日美安保条约,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个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战败和领土被美军实际占领;一个是要防堵中国为首的共产主义思潮在亚洲的蔓延。这两个基础虽然让具有野心的日本人带来某些羞辱和被动,但实际上也给战后日本带来了两个最大的变化或者说好处,那就是麦克阿瑟的占领军司令部带来了日本战后的宪法和西方式的民主机制,同时,要让日本成为遏止红色中国的桥头堡,带来了美国在军事上对日本的核保护,经济上对日本的倾斜(主要通过韩战、越战),奠定了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部分基础。当然,美国的主导和保护对日本的自主性也有重大的负面效应,那就是阻碍了日本从经济大国转型成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通路,并常常出现美国请客,日本买单的现象,让日本颇感挫折。

您已阅读30%(946字),剩余70%(22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