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

中国与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在中国崛起的时候,世界经济平衡的模式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模式出现了。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面临越来越多新的挑战。

(编者按:本文是郭树清先生于2009年5月29日在牛津大学萨义德商学院的演讲。《比较》杂志将在最近一期发表,《比较》授权FT中文网摘要刊发。)

23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英国的时候,在开往伦敦的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家庭主妇,当她听说我从中国来时,她说:“哦哦,我知道,中国是日本的一部分!”。当然,这样以偏概全地形容英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有失偏颇,事实上,英国是最早预言并接受中国将崛起为一个经济强国的国家之一。1986年秋天,英国外交部主持召开了以“中国的崛起:它对亚洲、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的影响”为主题的国际会议。我应邀参加了那次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

20年前,当我还在国家计委工作的时候,其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筹措资金,例如为铁路、发电厂、高速公路等等项目融资。然而今天,融资早已不是问题。今年,中国发放了大量银行贷款,2009年第一季度(2009年1月至4月),银行共发放5.14万亿人民币贷款。银行寻求向优质项目贷款以获取更高收益,金融资源已不像过去那样稀缺。

中国的崛起使得资本不再稀缺,这恐怕是过去十年最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虽然中国仍是一个贫困和地区差异很大的国家。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距今最近的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无不证明,新兴工业国家的经济腾飞总伴随着储蓄率过剩和资本的出口。资本并不是完全被用于国内产业发展,因此它被出口到其它国家,所以储蓄过剩就相当于贸易顺差或者经常性帐户盈余。

除了资本不再稀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快速增加的全球供给——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更优质、便宜的服务,甚至还有过去的20年中较低的世界通货膨胀率。同时,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崛起极大地创造了全球需求,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和其它有色金属的进口国,还生产并消费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钢材和水泥。

您已阅读25%(747字),剩余75%(228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