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

一亩地,四代人

私营企业员工王觉菊为FT中文网征文撰稿:从我外祖父算起,到我那正上小学的外甥,新中国建国之初,外祖父不愿做工人而回家种萝卜的决定,整整影响了我家四代人。

很感谢FT中文网的征文活动,可以让我把这么多年来一直经历的写出来。写出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努力挣脱的束缚——土地和农民身份。

我是80后一员,也是“穷二代”,不,应该是“穷三代”中的一员。所以,要凑够60年,故事得从我外祖父说起。

为了那一亩地,外祖父不做工人甘当农民

解放初年,我外祖父是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现在是县城)某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是刚刚翻身做主的工人阶级——当然,准确的说,他是由农民进城做了工人的。

然而,他的工人生涯并不是很长。在解放初一段时间,受法币影响,市场并不稳定,物价疯长。据说,当时他的收入,甚至都抵不上一个种萝卜的农民,因为当时农产品很贵。所以,我那农民出生的外祖父,看准了商机,决定放弃在镇上工厂的工作,就这么回乡下务农去,据我外祖母说他就是想回去种萝卜。

从县城到我们那个小村子的路不远不近,现在乘巴士,大概两个小时就能到村里的简易车站,然后再步行半个小时,即可到家。我外祖父就从县城回到了这个小村子,重新种起了他那一亩地的萝卜来。

不久,金融市场就被人民政府稳稳控制了,农产品价格降了下来。后来得益于工农产品剪刀差政策,农产品一直到没有卖过好价。不久,人民公社办了起来,土地和各种生产资料都归公,大家都为公社干活,挣工分。工人也挣工分,农民也挣工分。我外公轰轰烈烈的萝卜大计,就这么贡献给了红红火火的人民公社。

您已阅读21%(568字),剩余79%(219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