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

市场也可能错

芝加哥大学教授塞勒:效率市场假说由两部分组成:“价格总是正确的”和“没有免费的午餐”。午餐固然不会免费,但价格是有可能出错的,否则何来泡沫?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贾斯汀•福克斯(Justin Fox)的新书《理性市场的神话》(The Myth of the Rational Market)。该书记叙了形成“效率市场假说”的研究过程,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从文体上讲,本书与已故的彼得•伯恩斯坦(Peter Bernstein)的经典之作《与天为敌》(Against the Gods)相仿。本文引语全部出自其中。本书基本上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写成的。不过,读者自然会问,过去一年的经历是否会改变我们对效率市场假说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快速回顾一下理性金融,这会有用。现代金融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 20世纪下半叶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都从那时开始自己的事业。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等上一代经济学家的著作不那么正式,也不那么依赖理性作为自己的基础工具。这并非偶然。随着经济学开始强调数学模型,经济学家们发现,最容易求解的模型,就是那些假定经济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模型。这就好比在研究物理时,不去考虑由摩擦引起的那些麻烦因素一样。现代金融遵循的正是这条思路。

从理性投资者出发,得出了效率市场假说这一理论。该理论是由我的同事、高尔夫球友尤金•法玛(Eugene Fama)最先阐明的。该假说由两部分组成,我分别称之为“价格总是正确的”和“没有免费的午餐”。“价格总是正确的”原则认为,资产价格将(套用法玛的话说)“完全反映出”可得到的信息,以此“为资源配置提供准确的信号”。“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指的是,市场价格是无法预测的,因此,在考虑风险因素后,任何投资者都很难跑赢大盘。

您已阅读25%(678字),剩余75%(204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