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股本

PE和对冲基金抢投行生意

华尔街前银行家威廉•科汉:一些私人股本公司和对冲基金,利用银行家信誉大跌之机,也开展起证券承销业务,抢投行的饭碗。

华尔街这两年风云变幻,高级金融界骤然大洗牌,新的强者脱颖而出。目前举世公认的龙头老大,当数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他们在交易界和(商业)银行界各领风骚,染指几乎每一桩买卖或交易。有些客户可能想绕开他们,但结果只能是自陷危险境地。

受伤但未致命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巴克莱(Barclays)和美国银行/美林(Bank of America/Merrill Lynch)之流,仍在寻求站稳脚跟。花旗集团(Citigroup)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等所谓的“僵尸银行”还在接受救济。Lazard、Greenhill、Rothschild、Evercore和Jefferies等主要向客户提供建议(和少量资金)的专门化金融机构(Boutiques),则一直在大肆招兵买马,他们已迎来重组业务的复苏——资本重组浪潮和各种“修改和延长”协议,使许多负债过重的公司避免了申请破产保护。对专门化金融机构来说,问题在于:近期是否会有足够的非重组咨询业务(昔日叫做并购),以证明如此广招人手是正确之举?

您已阅读23%(487字),剩余77%(15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