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央行

央行行长要敢讲话

FT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国家不是政客的财产。尽管央行行长始终应谨慎行事,但这并不代表他们须一味沉默。如今,他们有责任打破沉默。

难道没人能给我撵走这个吵吵嚷嚷的央行行长吗?在闻听英国央行(Bank of England)行长又一次发表批评言论时,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可能会这样问。对于12世纪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Henry II)而言,找麻烦的是他钦点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贝克特(Thomas Becket)。给布朗添乱的则是默文•金(Mervyn King),他受布朗二度任命,地位与贝克特一样稳固。两者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在人们对货币体系稳定性的顶礼膜拜中,央行行长就是红衣主教。

贝克特后来被人谋杀。而默文•金不会落得这种下场。但亨利二世的继任者终令教会及其大主教俯首称臣。英国央行是否会遭遇同样的命运呢?

实际上,此次危机的后果之一,就是危及央行的独立性,而且不止是在英国。这是出于三方面的原因:在官方利率接近于零的情况下,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界限变得模糊;各国政府——特别是英国和美国政府——的巨额财政赤字,对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构成威胁;还有最后一条原因:掌权者希望推卸造成灾难的责任。

您已阅读24%(444字),剩余76%(142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