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潮

如何应对“择校潮”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处于“集体兴奋”状态的“择校潮”有着诸多危害,家长、学生、学校、教师和教育部门都深知其扭曲,但很多又不得不参与。

每年这个时候,“择校潮”就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家底”集中准备,各类关系全面启动,学生、家长、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甚至出现“集体兴奋”。前不久的两则新闻更体现了这样的状态。

《北京晚报》的记者从一所知名小学教务处负责人那得知:为了“跨片”选择好学校,每年来报名的学生中,不合条件的“假户籍”在40%至50%左右。甚至有的家长在接受学校入户调查时,竟然找不到自己住在哪间房里。攀亲戚、买假房本等种种手法齐上阵。而一位深谙此道的人士说,有的关系户会把手里多余的名额转给别人,几经辗转,有可能收取高额“中介费”。

另一则是,北京的学生家长王女士刚刚把户口从石景山区转到了教育资源更好的西城区,为的是能够通过就近入学政策,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众多迁入的家庭抬高了重点中学周边的房价,王女士的一位朋友更是不惜暂时离婚,把孩子的户籍从他父亲的户口所在区转移到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数据显示,各地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几乎超过了10%,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

您已阅读20%(464字),剩余80%(183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