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 “保八”难度大
——访茅于轼

采访者:日本《东洋经济》记者西村、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茅于轼估计:2009年,中国保不住8%。但保不住不是坏事。只要就业和环保能好上去,GDP降低一点无所谓。

Q.欧洲、美国、日本等受到金融危机打击,经济出现明显衰退,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人民币景气刺激计划引起外界关注。您如何评价这一政策及前景?

A.中国政府正在重复采取1997、98年应对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政策。那时中国面临通货紧缩,政府以投资高速公路、飞机场、水电站等公共项目的方式加以应对。中国政府很有经验,知道如何采取措施。后来出了很多问题后,政府也作了总结。但我觉得,此次我们不能用“老办法”来应付目前危机。我们需要认识清楚三点:

第一,此次中国经济遭受最严重的打击是就业问题。而过去中国政府采取的公共投资解决不了长远的就业问题。

第二,中国的基础设施水准比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有明显的优势。中国的高速公路超过5万公里,但许多公路是没什么车走的。虽然铁路还需要继续完善,但整体上许多公共投资找不到有效的项目。中国并不太缺基础设施。

第三,这次中国受外界影响呈现出很大的“区域性”,主要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东北、四川等地区虽然有些影响,但原来的增长势头还在。政府的公共投资不能解决地区之间的差距。

总之,我对这次刺激政策并不抱很大的乐观。我们国内经济界围绕4万亿计划有许多讨论,其焦点主要是就业问题。我估计中央政府有可能把政策重点调整到就业问题。

Q.有些国内外人士提出,最近中国经济减速与其说是因为受到欧美经济影响,不如说是因为中国本身一直面临的“内因”,您怎么看?

A.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次在国际金融风暴发生前,中国经济已面临很大的调整问题。从07年上半年,甚至更早些,中国已需要经济调整。原因很简单,过低的人民币汇率持续不断地引发了贸易顺差。中国不能够继续依靠出口拉动经济。所以不管有没有金融风暴发生,这个问题早晚会浮出水面。准确地说,金融风暴发生后,实际上增加了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出口加工企业的订单明显减少,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交叉在一起,使中国结构的调整显得更严重。

Q. 中国经济的一个问题是投资依存过高,消费过低。您觉得,中国应如何促进消费呢?这也直接关系到如何扩大内需。

您已阅读20%(846字),剩余80%(333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