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机构对自己该打多少分

FT专栏作家托尼•杰克逊:鉴于评级机构已名声扫地,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这些机构消失了,又会怎样?答案是监管需要评级。那为什么监管机构自己不去评级呢?

事实上,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更为尖锐的问题。如果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穆迪(Moody's)和其它评级机构消失了,会造成多大影响?

对此问题的常见答案是,监管体系要依赖评级机构。许多投资机构只能持有由评级机构界定的投资级证券。《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 II)关于银行资本的规则,也取决于评级机构的评级来计算资产的风险权重。

考虑到评级机构最近制造的混乱局面,这种做法是否明智仍待商榷。但如果答案为是,那么下一个关键问题是由美国学者理查德•西拉(Richard Sylla)在多年前提出的。

西拉问道,如果评级成为一项监管要求,那么为什么监管机构不去承担提供评级的职责呢?如果这不是监管机构的职责,那么为什么监管机构不把银行审查等其它监管职能也外包出去呢?

您已阅读21%(339字),剩余79%(12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