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告

港股IPO闯关背后的中小房企群像

港股IPO闯关背后,折射出中小企业在房地产行业规模发展逻辑下的步履艰辛。

在以规模为生存逻辑的房地产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令市场中千亿规模以下的中小房企发展空间逐步被压缩。越过资本门槛,上市融资,是他们的突破路径之一。

不同于去年,今年以来,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叠加,赴港上市房企步履缓慢。监管层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频出,融资环境收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偿债高峰的到来,在资金层面愈发捉襟见肘。而登陆港交所的黄金窗口期已过,想拿到下半程的入场券,上市闯关,只是中小房企艰辛资本路上的第一步。

IPO“失效”原因

去年秋季,香港资本市场异常热闹。刚跑完香港上市房企年中业绩会的投资人们,通常要将赴港上市房企敲钟的日期一个个记在小本本上。

2018年10月11日,美的置业(3990.HK)和大发地产(06111.HK)同日上市。在美的置业的敲钟仪式上,奥陆资本总裁兼投资总监蔡金强在喝彩之余,也为未上市房企打了一针“催化剂”。他表示,若内地房企没有在短时间内完成上市,预计要等到两三年之后了。

似乎一语中的。上市潮过后,今年房企赴港IPO热度明显降低。1月以来,共有8家房企和2家物业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德信中国(02019.HK)、银城国际控股(01902.HK)于一季度成功登陆港交所,其余6家房企和2家物业公司均处于“处理中”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6家审核中的房企中除了汇景控股和新力控股是今年第一次提交上市申请外,包括海伦堡、中梁控股、奥山控股和万创国际在内的4家房企均曾在蔡金强所提及的“黄金时间”内提交资料,但都在今年5月显示“失效”。

数据来源:根据房企上市公司公告整理

对于近期多家房企上市申请“失效”的现象,一名香港上市房企高管表示,原因可能是公司企业内部治理出现问题,或提交的资料不完善。以他的实操经验来看,在港交所上市最核心的步骤是经历港交所多轮问询的考验,问题涉及公司的经营层面和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等,直至拿到“无异议函”后方可推进下一步工作。“一般而言,如果公司基本面没有问题,便能顺利上市。从提交资料到敲钟,我们只用了8个月。”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失效”的结果或是企业有意而为之。一名长期关注港股市场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在第一次提交申请后企业的销售情况和资金成本有所改善,那么房企便更倾向于再次提交申请,更新一份升级的成绩单换取更高的估值。

以中梁控股为例,在最新提交的招股书中其披露了2018年的全年数据。在这一年,中梁控股首进千亿俱乐部,实现1015亿销售额。千亿作为衡量房企规模的重要标准,出现在招股书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其次,在最新的招股书中,中梁控股披露了惊人的降负债成果:2018年净负债率从2017年的339.5%降至2018年的58.1%。

您已阅读23%(1092字),剩余77%(369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