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

从“文明四阶段模型”看中国现状

赵至江:在“文明四阶段模型”中,中国处于启蒙阶段。接下来中国需要的,就是要抛弃“小农意识”,进行文明的复兴,人性的启蒙。

“文明”是中文对英语civilization的译词。它源于拉丁语的civis (市民)和civitas (城市),原意是城邦组成的社会,后引申为先进复杂、高度发展的人类社会。在18-19世纪,文明作为新生概念与“野蛮”一词相对。文明指有语言文字、政治组织、艺术哲学、文化习俗、科技发展等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高级社会,而野蛮则是没有上述元素、原始蛮荒的社会。在当时进化论思潮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被理解为具有从初级变成高级的演变过程,即从混沌野蛮状态开始,不断推进到文明的境界。

“文明四阶段模型”是中国智库学者陈功先生最早在2020年提出并定义的,他认为,世界各国的文明程度,以文明的现代性为标准比较起来,存在有明显边界意义的、有差别的、有不同特征的四个差异化的阶段,分别可以用蛮荒、启蒙、发展、稳定来表征和定义,谓之“文明四阶段模”。

西方和日本的学者根据自己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解读,划分了文明的不同阶段。1869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掌中万国一览》一书中将世界各国分为混沌、蛮野、未开化、开化的四个层次。福泽认为,欧美各国,因为其科技及制度的进步,属于开化的先进国家,而中国和土耳其等,相对落后,是未开化的国家。六年后,他在《文明论概略》中提到,人类发展的方向,遵循“野蛮→半开化→文明”的顺序。类似地,美国人类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在他1877年出版的著作《古代社会》里提到,人类通过知识经验的积累,从野蛮上升到文明,这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蒙昧期、野蛮期和文明期。他认为,层出不穷的发明与发现是不同时期顺序相承的标志。摩尔根的理论引起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兴趣,二人都对《古代社会》进行了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根据摩尔根的学说,将历史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上世纪30年代,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根据对古罗马帝国的研究提出,世界上很多文明都从混沌状态开始,经过间歇期,由统一的宗教延续,最后受外族迁徙影响而结束,而后新的文明产生,循环上述的阶段。时至今日,有关文明阶段的划分新说仍然在涌现,因为众多学者均认识到,社会环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可以归结到文明的水平层次和差异化方面。

您已阅读24%(918字),剩余76%(285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