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

山东大学“学伴”争议中的真问题和假问题

刘波:留学生过度扩招等问题也许的确值得反思和纠正,但对女大学生的诋毁和伤害,对留学生的污名化,绝对需要制止。

最近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在中国网络上引起争议。相关文件显示,根据该项目,一名留学生可以与三名中国学生结为“学伴”,这一情况又在网络上被讹传为“一名留学生配三名女学伴”。山东大学官方对这一争议做出了回应。同时,与外国在华留学生有关的问题近期成为网络上的讨论热点。

综合来看,这次争议中被提出的各项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属于不同层次,需要区分问题的不同性质。倘若把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问题混在一起谈,则会导致思路无法理清,也无法得出妥当对策,还可能导致归责舛误,致使一些当事人遭受不公正的对待,给他们造成心理伤害,甚至现实的风险。

简略来看,争议所涉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类:(1)“学伴”做法的合理性问题,其性质是大学学生团体及其管理问题;(2)一些方面反映的大学在宿舍、用电等方面给留学生的优待,以及对留学生成绩考核不严、网开一面的问题,这属于大学内部管理与校内公平问题;(3)留学生的规模问题,一些方面反映的过度扩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大学的留学生比例来衡量其国际化水平导致的大学盲目扩招留学生问题,这是大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4)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向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的合理性问题,其性质是公共财政问题。下文将以上述四点为基本顺序,逐步论述。

首先,“学伴”项目是为促进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交流的一种安排。正如不少教育专家指出的,应当理性、实事求是地看待“学伴”,不应过度解读,尤其不能向淫猥的方向去引导舆论。也正如不少人指出的,许多国外大学也有“学伴”(buddy)的做法。而且,“国外也有”并不是“学伴”做法合理性的必要条件。鉴于很多中国学生有为了提高外语、了解外国文化等原因而与留学生交流的需求,基于这一现实,并本着“法不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以“学伴”项目来促进这种交流当然是可行的。不过最好是由学生组织来负责,学校行政机构只进行引导并做好备案等工作,而不能搞强迫,也不宜把做“学伴”当作某种政治任务,或是与学分等因素挂钩,否则可能产生扭曲作用而不能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初衷。

您已阅读28%(837字),剩余72%(217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